叶云岫:“?”
罗燕笃定点点头。
叶云岫想了想,好吧,她对这些事确实有点迟钝。再说战事繁忙,将领们到她面前无非就是行军打仗的事情。
“杨统领喜欢孟统领,一直追在孟统领后头,大家都说孟统领是马统领的副将,马统领怎么就没近水楼台,吓得马统领怕杨统领误会找他的事,决定要认真娶个媳妇。”
叶云岫:……行吧。
“那徐三泰呢?”
她问。
“不知道。”
罗燕摇头道,“徐统领以前都在陵州,属下跟他接触少,徐统领那人心眼多,旁人也猜不到。”
“那你呢?”
叶云岫问罗燕。
“嗬,属下是堂堂御前侍卫统领,谁敢惹我。”
罗燕扬起下巴,“陛下放心,属下才不打算嫁人呢,我反正没有爹娘催我,这辈子就赖在您跟前了。”
叶云岫想了想说道:“你们自己怎么打算朕都不管,不过你帮我跟木兰营的姑娘们私底下说一声,若是她们愿意嫁人或者已经有意中人了,朕这边都可以放人,多少还会给她们备一份嫁妆。”
为了平衡旧臣新贵,其实朝中也有人建议叶云岫和谢让,给这两边联姻赐婚,不过叶云岫不擅此道,怕胡乱一指指出个怨偶,谢让忙得对当月老也没兴趣,这事就不了了之了。
不过叶云岫的木兰营里大都是孤儿,如果她们自己愿意嫁人,那她也得有个娘家人的态度。
眼下西征三十二万大军还在京畿驻扎,一来是大战之后需要休整,二来也是留待登基大典之后。如今叶云岫登基,加上驻守京城的六万,这三十八万大军的安排就提上了日程。
自然不可能留这么多兵马在京城,眼下登基大典已过,大军也休整得差不多了。叶云岫没打算养太平兵,一来北方边关防守力量不足,二来她不是说假的,之前她也在朝堂上适当放过风,要收复失地,向匈奴讨回被景宁帝割让出去的朔州和应州。
不止如此,其实几百年来,被匈奴侵占的土地还多着呢,慢慢来。
对于收复朔州、应州,大部分朝臣都不赞成,理由也很简单,大战刚过,新朝初立,天下纷乱久矣,国库空虚,百姓也需要休养生息。
并且匈奴强盛,前后几朝吃够了匈奴的亏,能躲则躲,哪还有主动惹上的。有朝臣担心激怒匈奴引发两国大战,江山又该动荡了。
但是叶云岫的想法不同,正因为大战刚过,军队士气旺盛、锐气十足,应该一鼓作气,不然留下朔州和应州还被匈奴占据,如何能算是江山平定。那朔州和应州的百姓,就不是他们大华的百姓子民了吗。
所以收复失地,也是为了表明新王朝的一个态度。
激怒匈奴、引发两国大战的可能性确实很大,但是中原王朝跟匈奴打了这么多年交道,他们老老实实不去惹匈奴,匈奴就能放他们安生了?历数几百年来的两国大战,哪一次是大梁朝主动挑起来的?
至于国库空虚,在她看来收复个朔州、应州还用不了多少钱,难不成不收复失地,这三十八万大军就不用吃喝花钱了?反倒是时日长了,养出了惰性。叶云岫可不打算养那么多太平兵。
以及还有更深的一层,叶云岫此举的最终目的,其实意在藩镇。
陇右藩镇除了,剩下的藩镇虽说势力影响比不上陇右,可几处不叫人放心的藩镇都在北方边关,这些藩镇她早晚要除,不然早晚是心腹大患。
可现在动作太大,一旦狗急跳墙,这北方几个藩镇联合起来,哪怕联合两三个,也足够给他们添麻烦的了。
如今叶云岫便是打算借着收复朔州、应州,以及接收翼王之前留下的河东道,光明正大往北方边关派兵,提前走下这一步棋,把剩下的四处藩镇给他分割开来,镇住了。
北方边境太平,则中原太平,天下百姓就安稳了。
她这番部署一说,谢让是全然支持的,国库眼下压力是大,可身为王朝新主人,他们的眼光必须放长远些,总不能只顾着眼前。
眼下王朝除了用兵,其他开销其实也小,他们没有那么庞大的皇族宗亲要养,宫中更是只有两口人,连许多宫人都放出宫去了。
实在不行,谢让打算就把他们玉峰寨的家底子和他们小夫妻两个的私库都算上,反正如果势必要跟匈奴决一死战,非打不可,那就血战到底。
不说旁的,要说用兵打仗,谢让对自家女皇陛下还是十分有信心的。